“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 2024-08-30 浏览次数: 10

8月29日,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郭庆松教授作学术致辞。校党委副书记陈海瑾主持会议开幕式。

来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宣传通讯》等单位60余位专家学者、期刊主编、媒体记者、教师代表出席会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郭庆松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定》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政治宣言书,是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动员令,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300多项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重要改革举措,其总体框架结构体现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要求,同时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全面改革要求。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文汇报》理论部主任杨逸淇主持主题发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创始会长奚洁人教授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是总结和运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理论化成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认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改革全过程,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我校特聘教授孙力提出,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制度的僵化和封闭必然危及社会主义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走出了社会主义的新路,并且没有将自己的成功固化为一种“模式”,不断适应于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升的制度诉求,这也是对现代化本质属性的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再出发,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更加强大的制度支撑。

深入理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解放日报》理论工作室主编王珍主持第一阶段交流发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原主任、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于洪生教授表示,要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重大任务的战略安排和价值意蕴,保障民生的重大任务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民生改革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更加凸显。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张万朋教授从做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数字化建设、教育国际影响力四个维度,通过理论创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评价、统筹保障等五个方面探索回答了“怎么样进行教育强国建设”和“怎么样通过教育强国建设发挥它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的实践问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陶思亮教授从文化间性的视角,探索回答了如何开展国际传播、构建更有效率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审视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宣传通讯》编辑部采编中心主任吕东卉主持第二阶段交流发言。

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颖婕教授提出,发挥党校独特优势要坚持训以修身,及时准确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坚持教以解惑,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研以致用,加大研究阐释的力度;坚持咨以辅政,加大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对策。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吴涛教授从摸清底数、想好招数、调好参数、把握变数四个维度阐释了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速继明教授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延续传统生产力的发展结晶,标志着我国生产力发展迎来了新阶段和新跃升,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王国英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维度,阐释了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使然、现实必然和发展应然的内在逻辑。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曹泳鑫在会上作了点评发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向前教授作总结发言。